# AI以太網價值幾何?**邊際變化:某科技公司"積極擁抱"以太網。**某科技公司早先於3月推出適用於各種數據中心的AI優化網路,隨後在5月的財報中指引下一年度以太網平台(包括DPU卡和交換機等)將貢獻幾十億美元營收體量,均表現該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其網路連接向以太網方向蔓延的進程。**歷史沿革:以太網和IB網路"之爭"。**- **通用VS專用:** 以太網是當前廣泛應用的局域網,使用標準的以太網設備、線纜和接口卡,借助交換機或路由器實現各個網路節點之間的通信;IB網是適用於高性能計算和AI場景的網路,通過專用設備、線纜和接口卡,以交換機實現直接連接和高效通信。- **設計初衷導致性能側重不同:** 以太網和IB網路"紛爭"由來已久,最初各自的設計目標和應用場景不同,直接導致兩者在性能側重上存在差異,整體來看,以太網兼容性較高、成本較低、靈活性較好,IB網性能更優秀,具備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和高可擴展性等優點。- **以太網羣衆基礎強、IB網背靠某公司話語權強:** 總體來看,以太網作爲過去數十年使用最廣泛的通信協議,其受衆羣體衆多,用戶接受程度高,成本更低,兼容性強,但因爲過去在高性能AI計算場景使用較少,且供應商分散,導致AI發展初期,以太網的綜合效果相較於封閉的某公司方案有所欠缺。某公司憑藉其領先的顯卡性能和用戶粘性,使得IB協議在目前的AI連接領域拔得頭籌,但IB由於溢價較高,用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隱形組網成本,相同預算下,採購到的顯卡,光模塊、交換機硬件數量就會較少。**展望終局:以太網是答案。**- **某公司≠IB網路:** 全球跨服務器AI連接主力軍爲IB協議與以太網協議,IB網路協議主導方爲某公司,但不意味着該公司僅接受IB方案,從該公司收購InfiniBand後,也收購了某以太網交換機以及網路接口卡供應商的舉措來看,就可見其長遠布局是考慮了以太網方案的。- **以太網高性能的優勢逐漸明顯:** 根據某公司數據,應用在萬兆以太網與4x InfiniBand下的性能比較顯示,在大多數情況下萬兆以太網能夠實現比IB高10%的應用性能。- **AI以太網較傳統以太網,更考驗高性能、高穩定性、高帶寬、低抖動等AI場景痛點,目前初步形成超以太網聯盟和某公司以太網平台兩大主流陣營:**我們認爲,以太網擁有更好的性能,更好的大規模集羣能力,以及更爲核心的開放性,伴隨後續AI生成內容發展進程加快,對集羣能力和算力的需求更爲龐大,以太網有望逐步成爲主流的網路互聯方案。IB和以太之爭或逐步淡出,屆時比拼將存在於超以太網聯盟和某公司的AI以太網方案之間,無論哪一種方案佔據主流,都將促進交換機市場空間的拓寬和行業整體發展的加速。因此我們建議關注交換機行業,從芯片、制造、品牌商均有望受益於以太網方案在AI應用場景中滲透率的逐步提升。**我們認爲線性驅動可插撥光模塊方案或成爲某科技公司AI以太網的最佳選項。** 線性驅動可插撥光模塊,主要運用於高速光模塊領域,就是通過線性直驅技術替換傳統的DSP,具有低功耗、低延遲、低成本、和可熱插拔等優勢。但也由於去掉了傳統的DSP芯片,該方案更需要和交換機進行配合。我們認爲,某科技公司/超以太網聯盟的AI以太網方案較IB方案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成本低,爲了繼續貫徹系統低成本低功耗的特性,在光模塊的選擇上也傾向於採用低成本的線性驅動可插撥光模塊方案,因此後續該方案滲透率有望加速,但由於該方案需要和交換機進行配合,對光模塊廠商在產業內上下遊合作協同要求更高,龍頭公司將更加具備優勢。
AI以太網崛起 交換機行業迎來新機遇
AI以太網價值幾何?
**邊際變化:某科技公司"積極擁抱"以太網。**某科技公司早先於3月推出適用於各種數據中心的AI優化網路,隨後在5月的財報中指引下一年度以太網平台(包括DPU卡和交換機等)將貢獻幾十億美元營收體量,均表現該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其網路連接向以太網方向蔓延的進程。
歷史沿革:以太網和IB網路"之爭"。
通用VS專用: 以太網是當前廣泛應用的局域網,使用標準的以太網設備、線纜和接口卡,借助交換機或路由器實現各個網路節點之間的通信;IB網是適用於高性能計算和AI場景的網路,通過專用設備、線纜和接口卡,以交換機實現直接連接和高效通信。
設計初衷導致性能側重不同: 以太網和IB網路"紛爭"由來已久,最初各自的設計目標和應用場景不同,直接導致兩者在性能側重上存在差異,整體來看,以太網兼容性較高、成本較低、靈活性較好,IB網性能更優秀,具備高帶寬、低時延、高可靠性和高可擴展性等優點。
以太網羣衆基礎強、IB網背靠某公司話語權強: 總體來看,以太網作爲過去數十年使用最廣泛的通信協議,其受衆羣體衆多,用戶接受程度高,成本更低,兼容性強,但因爲過去在高性能AI計算場景使用較少,且供應商分散,導致AI發展初期,以太網的綜合效果相較於封閉的某公司方案有所欠缺。某公司憑藉其領先的顯卡性能和用戶粘性,使得IB協議在目前的AI連接領域拔得頭籌,但IB由於溢價較高,用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隱形組網成本,相同預算下,採購到的顯卡,光模塊、交換機硬件數量就會較少。
展望終局:以太網是答案。
某公司≠IB網路: 全球跨服務器AI連接主力軍爲IB協議與以太網協議,IB網路協議主導方爲某公司,但不意味着該公司僅接受IB方案,從該公司收購InfiniBand後,也收購了某以太網交換機以及網路接口卡供應商的舉措來看,就可見其長遠布局是考慮了以太網方案的。
以太網高性能的優勢逐漸明顯: 根據某公司數據,應用在萬兆以太網與4x InfiniBand下的性能比較顯示,在大多數情況下萬兆以太網能夠實現比IB高10%的應用性能。
AI以太網較傳統以太網,更考驗高性能、高穩定性、高帶寬、低抖動等AI場景痛點,目前初步形成超以太網聯盟和某公司以太網平台兩大主流陣營:
我們認爲,以太網擁有更好的性能,更好的大規模集羣能力,以及更爲核心的開放性,伴隨後續AI生成內容發展進程加快,對集羣能力和算力的需求更爲龐大,以太網有望逐步成爲主流的網路互聯方案。IB和以太之爭或逐步淡出,屆時比拼將存在於超以太網聯盟和某公司的AI以太網方案之間,無論哪一種方案佔據主流,都將促進交換機市場空間的拓寬和行業整體發展的加速。因此我們建議關注交換機行業,從芯片、制造、品牌商均有望受益於以太網方案在AI應用場景中滲透率的逐步提升。
我們認爲線性驅動可插撥光模塊方案或成爲某科技公司AI以太網的最佳選項。 線性驅動可插撥光模塊,主要運用於高速光模塊領域,就是通過線性直驅技術替換傳統的DSP,具有低功耗、低延遲、低成本、和可熱插拔等優勢。但也由於去掉了傳統的DSP芯片,該方案更需要和交換機進行配合。我們認爲,某科技公司/超以太網聯盟的AI以太網方案較IB方案的最大優勢之一就是成本低,爲了繼續貫徹系統低成本低功耗的特性,在光模塊的選擇上也傾向於採用低成本的線性驅動可插撥光模塊方案,因此後續該方案滲透率有望加速,但由於該方案需要和交換機進行配合,對光模塊廠商在產業內上下遊合作協同要求更高,龍頭公司將更加具備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