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加密監管新政:2025年起將實施更嚴格的稅收和報告制度印度政府近期公布了2025年財政預算案,對加密貨幣監管框架進行了進一步調整。此次調整在2022年已實施的30%稅收基礎上,引入了更爲嚴格的報告要求和監管機制。2022年,《所得稅法》第115BBH條首次正式將加密資產(VDA)納入稅收體系,但不允許交易者用虧損抵扣其他收入。2025年財政預算案在《所得稅法》中新增285BAA條款,進一步擴大了監管範圍,要求特定機構在規定時限內報告加密交易。同時,政府擴大了VDA的定義範圍,將所有基於分布式帳本技術的加密資產納入監管。這些變化恰逢比特幣因美國大選利好消息而漲,但市場仍面臨監管不確定性和波動風險。近年來,全球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正從過度管制逐步向靈活、審慎且適應性強的方向轉變。然而,作爲全球加密交易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印度卻仍維持着嚴格的監管和苛刻的稅收政策,落後於國際市場的友好監管趨勢。印度的加密稅制被認爲是全球最嚴苛的之一,不僅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也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盡管市場多次呼籲放寬政策,但印度政府立場始終未變。2025年財政預算案及《所得稅法》的修訂雖對現行稅收體系作出調整,但整體上仍未能改變當前加密貨幣交易受限的狀況。目前,印度對加密資產收益徵收30%的稅率,處於全球極端水平。該稅制不允許投資者扣除損失或經營成本,導致衆多加密企業和投資者遷往更友好的地區。新預算案還擴展了"加密資產"(VDA)的定義範圍,但未對不同類型的加密資產進行分類,加劇了監管合規的不確定性。此外,《所得稅法》對未申報的VDA實施更嚴格的處罰,將其歸類爲"未申報收入",並處以高達70%的罰款,不提供任何豁免或減免政策。這反映出印度政府對加密資產的高壓態度,而過於寬泛的定義則導致用戶面臨過重的稅務負擔。在如此嚴苛的稅收環境下,印度本土加密企業大規模外遷已成趨勢。然而,加密市場交易量的持續增長反映出監管政策與市場現實間的巨大分歧。盡管政府試圖通過高稅收遏制市場,但印度年輕一代仍將加密資產視爲重要收入來源。嚴苛的稅收政策無疑增加了加密企業在印度市場運營的難度。盡管印度加密行業仍保持活力,但其他地區更友好的環境正吸引企業外遷。有研究預測,到2035年印度加密市場規模有望從目前的25億美元增至150億美元。然而,過於嚴格的監管可能促使行業資本外流,影響稅收、創新和印度在全球數字金融生態中的競爭力。印度加密市場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合規復雜性和法律不確定性。盡管政府早在2021年提出制定全面監管框架,但該法案更傾向於禁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並推行央行數字貨幣,最終未能落地。在此環境下,市場主體面臨政策突變和合規風險,影響長線投資。總之,印度政府以金融穩定爲由強化監管,但嚴格的稅收和模糊的監管框架正制約着加密市場的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政府需在投資者保護與市場發展間尋求平衡,通過降低稅率、明確資產分類、減少法律不確定性來提升市場信心並吸引資本。如果繼續維持當前立場,印度可能錯失區塊鏈和數字金融領域的經濟機遇。相反,若能適時調整政策,印度仍有望成爲全球加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印度加密新政:2025年起嚴稅收嚴監管 或阻礙行業創新發展
印度加密監管新政:2025年起將實施更嚴格的稅收和報告制度
印度政府近期公布了2025年財政預算案,對加密貨幣監管框架進行了進一步調整。此次調整在2022年已實施的30%稅收基礎上,引入了更爲嚴格的報告要求和監管機制。
2022年,《所得稅法》第115BBH條首次正式將加密資產(VDA)納入稅收體系,但不允許交易者用虧損抵扣其他收入。2025年財政預算案在《所得稅法》中新增285BAA條款,進一步擴大了監管範圍,要求特定機構在規定時限內報告加密交易。同時,政府擴大了VDA的定義範圍,將所有基於分布式帳本技術的加密資產納入監管。
這些變化恰逢比特幣因美國大選利好消息而漲,但市場仍面臨監管不確定性和波動風險。
近年來,全球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態度正從過度管制逐步向靈活、審慎且適應性強的方向轉變。然而,作爲全球加密交易最活躍的國家之一,印度卻仍維持着嚴格的監管和苛刻的稅收政策,落後於國際市場的友好監管趨勢。
印度的加密稅制被認爲是全球最嚴苛的之一,不僅打擊了投資者信心,也阻礙了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盡管市場多次呼籲放寬政策,但印度政府立場始終未變。2025年財政預算案及《所得稅法》的修訂雖對現行稅收體系作出調整,但整體上仍未能改變當前加密貨幣交易受限的狀況。
目前,印度對加密資產收益徵收30%的稅率,處於全球極端水平。該稅制不允許投資者扣除損失或經營成本,導致衆多加密企業和投資者遷往更友好的地區。新預算案還擴展了"加密資產"(VDA)的定義範圍,但未對不同類型的加密資產進行分類,加劇了監管合規的不確定性。
此外,《所得稅法》對未申報的VDA實施更嚴格的處罰,將其歸類爲"未申報收入",並處以高達70%的罰款,不提供任何豁免或減免政策。這反映出印度政府對加密資產的高壓態度,而過於寬泛的定義則導致用戶面臨過重的稅務負擔。
在如此嚴苛的稅收環境下,印度本土加密企業大規模外遷已成趨勢。然而,加密市場交易量的持續增長反映出監管政策與市場現實間的巨大分歧。盡管政府試圖通過高稅收遏制市場,但印度年輕一代仍將加密資產視爲重要收入來源。
嚴苛的稅收政策無疑增加了加密企業在印度市場運營的難度。盡管印度加密行業仍保持活力,但其他地區更友好的環境正吸引企業外遷。有研究預測,到2035年印度加密市場規模有望從目前的25億美元增至150億美元。然而,過於嚴格的監管可能促使行業資本外流,影響稅收、創新和印度在全球數字金融生態中的競爭力。
印度加密市場面臨的另一大挑戰是合規復雜性和法律不確定性。盡管政府早在2021年提出制定全面監管框架,但該法案更傾向於禁止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並推行央行數字貨幣,最終未能落地。在此環境下,市場主體面臨政策突變和合規風險,影響長線投資。
總之,印度政府以金融穩定爲由強化監管,但嚴格的稅收和模糊的監管框架正制約着加密市場的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政府需在投資者保護與市場發展間尋求平衡,通過降低稅率、明確資產分類、減少法律不確定性來提升市場信心並吸引資本。如果繼續維持當前立場,印度可能錯失區塊鏈和數字金融領域的經濟機遇。相反,若能適時調整政策,印度仍有望成爲全球加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