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WA窗口開啓:中小企業的“鏈上融資”能走多遠?在全球數字經濟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現實世界資產上鏈(Real World Asset,簡稱 RWA)正成爲傳統行業擁抱區塊鏈技術、拓展融資渠道的重要探索方向。近年來,國內多個行業已有所嘗試。比如,上海的馬陸葡萄專業合作社曾將農產品及其相關生產數據打包爲底層資產,在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上掛牌流通。而近期,上市公司海南華鐵以1000萬元的非金融類RWA項目,引發了有關“企業能否合規發行RWA”的新一輪討論,也爲中小企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方向。二、海南華鐵的鏈上轉型:NFT+RWA的組合打法海南華鐵是一家具有海南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主營設備租賃業務,市場份額居於全國前列。公司披露數據顯示,其累計上線的設備資產已達260億元,正在探索如何將這類資產數字化映射、轉化爲具備流通屬性的權益產品,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使用效率。在Web3方向上,海南華鐵分爲NFT與RWA兩條路徑:在NFT板塊,公司推出了“黃蜂哥”數字藏品,賦予持卡人品牌推廣大使身分,並通過鎖卡激勵參與者獲得與股票分紅等值的權益回報。雖然模式新穎,但也引發了部分討論,例如用戶發言是否受限、收益設計是否與金融產品構成混淆等。不過,從合規層面看,目前項目流程尚未觸碰政策紅線。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NFT類項目本身就存在技術門檻和推廣難度。不僅需要熟悉區塊鏈技術,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組織能力和用戶運營能力。這也意味着,單靠內部團隊很難獨立完成一個NFT激勵項目的搭建。(圖片取自網路,僅供案例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三、如何避免踩雷?RWA合規結構的關鍵設計思路與NFT不同,RWA的核心在於鏈上通證與現實資產價值的直接掛鉤。這也使得其更容易接近金融監管紅線。例如,如果將某項資產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直接分割後銷售,可能會構成事實上的證券發行。海南華鐵在RWA路徑上的策略較爲穩健:項目設計中並不直接出售設備所有權,而是以“會員卡”的形式將設備的使用權與運營權益數字化,並通過鏈上映射實現轉讓與流通。這種模式既保留了資產的錨定價值,又規避了涉及證券法的高風險操作。此外,海南華鐵引入了持牌合作機構唯藝數字技術公司,會員卡具備寄售與轉讓功能,同時通過鏈上登記+線下兌付的雙軌制,避免了“數字通證”引發的炒作風險。在合規、數字化和市場機制之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組合。 這一模式結合NFT激勵機制、鏈上登記技術、運營資產管理經驗,構成了海南華鐵特有的一套結構。但同時也提醒我們:這樣的資源整合能力、監管溝通能力並非所有企業都具備。(圖片取自網路,僅供案例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四、不是看不懂,而是做不成:RWA門檻拆解海南華鐵的嘗試讓人看到RWA的潛力,但也再次印證一個現實:對中小企業來說,資源、技術、合規能力的不足,才是真正的門檻。 一方面,很多企業手中確實擁有可上鏈資產:設備、庫存、應收帳款等都具備數字映射的基礎; 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缺乏熟悉監管政策的合規團隊,也沒有能力設計合適的數字資產結構或用戶激勵模型; 更不用說,完成鏈上部署、驗證資產錨定、開展鏈上發行、建立市場流通機制等環節,每一個都對團隊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此外,監管風險仍然不可忽視。自2017年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來,企業若未經許可,以通證名義向公衆募集資金,極易被認定爲非法集資。因此,合規發行RWA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律邊界和市場機制的系統性問題。五、不是不能做,而是該怎麼做:RWA落地的專業化解決路徑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有意探索RWA的中小企業來說,與其盲目“自研自發”,不如尋找具備專業能力的機構合作夥伴,共同完成從資產篩選到鏈上映射、從合規設計到市場推廣的全流程。目前,有經驗豐富的RWA加速器已經開始爲中小企業提供RWA探索路徑的全流程支持,包括: 針對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的資產建模與映射方案; 覆蓋政策合規的發行結構設計建議; 完整的鏈上部署與跨鏈支持服務; 用戶激勵機制搭建; 市場化發行、社區運營等後期流通策略支持。 借助專業機構的能力,中小企業可以分階段、低風險地試水RWA發行,避免合規踩雷和資源浪費,在數字資產化浪潮中爭取早期紅利。現實世界資產的數字化,從不是少數大型企業的專屬路徑。真正擁有資產和業務的中小企業,反而可能是這場變革中最具爆發力的參與者。關鍵在於,如何找對方法,規避風險,踏出第一步。
海南華鐵案例背後:RWA在國內合規落地的企業機會與挑戰
一、RWA窗口開啓:中小企業的“鏈上融資”能走多遠?
在全球數字經濟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現實世界資產上鏈(Real World Asset,簡稱 RWA)正成爲傳統行業擁抱區塊鏈技術、拓展融資渠道的重要探索方向。
近年來,國內多個行業已有所嘗試。比如,上海的馬陸葡萄專業合作社曾將農產品及其相關生產數據打包爲底層資產,在數字資產交易平台上掛牌流通。而近期,上市公司海南華鐵以1000萬元的非金融類RWA項目,引發了有關“企業能否合規發行RWA”的新一輪討論,也爲中小企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方向。
二、海南華鐵的鏈上轉型:NFT+RWA的組合打法
海南華鐵是一家具有海南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主營設備租賃業務,市場份額居於全國前列。公司披露數據顯示,其累計上線的設備資產已達260億元,正在探索如何將這類資產數字化映射、轉化爲具備流通屬性的權益產品,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使用效率。
在Web3方向上,海南華鐵分爲NFT與RWA兩條路徑:
在NFT板塊,公司推出了“黃蜂哥”數字藏品,賦予持卡人品牌推廣大使身分,並通過鎖卡激勵參與者獲得與股票分紅等值的權益回報。雖然模式新穎,但也引發了部分討論,例如用戶發言是否受限、收益設計是否與金融產品構成混淆等。不過,從合規層面看,目前項目流程尚未觸碰政策紅線。
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NFT類項目本身就存在技術門檻和推廣難度。不僅需要熟悉區塊鏈技術,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組織能力和用戶運營能力。這也意味着,單靠內部團隊很難獨立完成一個NFT激勵項目的搭建。
(圖片取自網路,僅供案例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三、如何避免踩雷?RWA合規結構的關鍵設計思路
與NFT不同,RWA的核心在於鏈上通證與現實資產價值的直接掛鉤。這也使得其更容易接近金融監管紅線。例如,如果將某項資產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直接分割後銷售,可能會構成事實上的證券發行。
海南華鐵在RWA路徑上的策略較爲穩健:項目設計中並不直接出售設備所有權,而是以“會員卡”的形式將設備的使用權與運營權益數字化,並通過鏈上映射實現轉讓與流通。這種模式既保留了資產的錨定價值,又規避了涉及證券法的高風險操作。
此外,海南華鐵引入了持牌合作機構唯藝數字技術公司,會員卡具備寄售與轉讓功能,同時通過鏈上登記+線下兌付的雙軌制,避免了“數字通證”引發的炒作風險。在合規、數字化和市場機制之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組合。
這一模式結合NFT激勵機制、鏈上登記技術、運營資產管理經驗,構成了海南華鐵特有的一套結構。但同時也提醒我們:這樣的資源整合能力、監管溝通能力並非所有企業都具備。
(圖片取自網路,僅供案例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四、不是看不懂,而是做不成:RWA門檻拆解
海南華鐵的嘗試讓人看到RWA的潛力,但也再次印證一個現實:對中小企業來說,資源、技術、合規能力的不足,才是真正的門檻。
一方面,很多企業手中確實擁有可上鏈資產:設備、庫存、應收帳款等都具備數字映射的基礎;
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缺乏熟悉監管政策的合規團隊,也沒有能力設計合適的數字資產結構或用戶激勵模型;
更不用說,完成鏈上部署、驗證資產錨定、開展鏈上發行、建立市場流通機制等環節,每一個都對團隊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此外,監管風險仍然不可忽視。自2017年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來,企業若未經許可,以通證名義向公衆募集資金,極易被認定爲非法集資。因此,合規發行RWA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律邊界和市場機制的系統性問題。
五、不是不能做,而是該怎麼做:RWA落地的專業化解決路徑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有意探索RWA的中小企業來說,與其盲目“自研自發”,不如尋找具備專業能力的機構合作夥伴,共同完成從資產篩選到鏈上映射、從合規設計到市場推廣的全流程。
目前,有經驗豐富的RWA加速器已經開始爲中小企業提供RWA探索路徑的全流程支持,包括:
針對企業自身業務特點的資產建模與映射方案;
覆蓋政策合規的發行結構設計建議;
完整的鏈上部署與跨鏈支持服務;
用戶激勵機制搭建;
市場化發行、社區運營等後期流通策略支持。
借助專業機構的能力,中小企業可以分階段、低風險地試水RWA發行,避免合規踩雷和資源浪費,在數字資產化浪潮中爭取早期紅利。
現實世界資產的數字化,從不是少數大型企業的專屬路徑。真正擁有資產和業務的中小企業,反而可能是這場變革中最具爆發力的參與者。關鍵在於,如何找對方法,規避風險,踏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