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風險管理全面框架:從事前驗證到事後治理

robot
摘要生成中

DeFi風險管理: 從事前到事後的全面框架

DeFi是一種利用智能合約實現的去中心化金融體系,涵蓋資產交易、借貸、保險和各類衍生品等衆多領域。除了信用服務,現實世界中的大部分金融服務都能通過DeFi協議得以實現。這些協議的特點是去中心化和自動運行,不依賴第三方機構管理維護,因此合約的風險控制成爲了行業面臨的重大挑戰。

DeFi具有金融與科技的雙重屬性,主要涉及以下幾類風險:

  1. 代碼風險。包括以太坊底層代碼、智能合約代碼以及錢包代碼等方面的潛在問題。歷史上曾發生過DAO事件、某DEX漏洞攻擊以及各類錢包被盜事件,都源於代碼風險。

  2. 業務風險。主要指業務設計過程中存在漏洞,被人合理攻擊或操縱。例如FOMO3D遭遇堵塞攻擊,以及dZx因使用不安全的預言機而被操縱價格導致資產損失。這類攻擊者通常被稱爲"套利者",他們對DeFi項目既有利也有弊。

  3. 市場波動風險。部分DeFi項目在設計時未充分考慮應對市場極端情況的機制,導致在劇烈波動時出現穿倉風險。例如某借貸平台在2020年3月12日市場大跌時的表現就反映了這一問題。

  4. 預言機風險。預言機作爲提供全局變量的重要基礎設施,一旦遭受攻擊或出現故障,將導致依賴其數據的下遊DeFi項目崩潰。未來去中心化的預言機將成爲DeFi最關鍵的基礎設施之一。

  5. "技術代理"風險。指不熟悉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的普通用戶,使用中心化團隊開發的便利工具時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

爲應對這些風險,DeFi項目在設計時需要全面考慮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這些措施主要以去中心化方式實施,部分通過社區治理(主要是鏈上治理)完成。我們提出一個DeFi風險管理框架,分爲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

事前: 主要對合約代碼進行形式化驗證,明確合約使用的方法、資源和指令邊界,以及它們在組合過程中的相互影響。這需要一種接近數學論證的嚴謹思維,而非傳統軟件開發的測試方法。

事中: 重點是設計停機機制和異常觸發機制。合約應能識別並幹預攻擊行爲,包括自動停機和治理停機設計。異常觸發則是對合約運行中出現超預期現象的管控,通常通過自動觸發來調整風險管理參數。

事後: 包括多個方面。首先是通過鏈上治理(DAO)修正代碼漏洞。其次,如果治理資產遭受攻擊,則需要考慮合約分叉。此外,還可以通過保險機制降低潛在損失,以及利用鏈上數據追蹤與相關機構合作追回損失。

總的來說,當前業界對DeFi安全的理解仍處於早期階段,思維方式也較爲傳統。要適應未來發展,必須引入邊界、完備性、一致性、形式化驗證、停機、異常觸發、治理、分叉等新概念和思想,構建更加全面和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

DEFI0.6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ParallelChainMaxivip
· 19小時前
DeFi玩久了 这些风险早都懂
回復0
跑路预警Botvip
· 19小時前
谁的LP又炸了
回復0
调仓异常小助手vip
· 19小時前
代码漏洞等于归零
回復0
鲜血做多vip
· 19小時前
代码出问题 又得血崩 割肉准备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