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市场:暴涨后的走向分析自近期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显著上涨。金融政策和高层会议的积极信号大幅提振了市场情绪,A股和港股市场随之强劲反弹,领跑全球市场。然而,在乐观预期下,市场随后出现回调。本文将从经济基本面、政策走向和股市整体估值水平三个方面,探讨当前行情的持续性及未来走向。## 一、经济基本面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整体仍较为疲软,虽然出现了一些边际改善的迹象,但尚未见明显转折信号。假期期间消费景气度有所提升,但尚未在主要经济指标中得到充分体现。预计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较上月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8%,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2%。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从金融前瞻指标来看,社会整体融资需求仍然不足。二季度以来M1与M2同比增速放缓,两者剪刀差升至历史高位,反映需求相对不足,且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空转,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受阻,短期经济基本面仍有待改善。## 二、政策走向近期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这往往是A股企稳反弹的重要条件。央行近期宣布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发展,包括:1. 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2. 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此外,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涉及培育长期投资生态、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和支持私募基金发展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主要围绕降低融资成本和提振投资回报预期两个方向展开,但市场持续复苏还需要后续结构性财政刺激和政策落地执行的支持。国庆后,市场对财政政策有较高预期,但相关部门的政策发布会未能满足市场对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期待,这也是假期后市场出现回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市场估值从历史数据来看,本轮市场调整在下跌时间、幅度和估值水平等方面均已呈现出底部特征。截至10月9日,A股估值水平已修复至中位数附近。与历史相比,9月底的反弹幅度较大,已接近今年初对经济重启预期时的市盈率水平。在全球主要市场横向对比中,中国市场相对新兴市场的估值仍处于亚太地区较低水平,接近韩国的估值水平。综上所述,市场反转的关键在于中期基本面信号的确认。目前基本面数据尚未明显改善,近期的上涨主要由预期和资金推动。市场情绪快速升温,部分技术指标已出现"透支"迹象。历史级别的暴涨后出现回调在技术上和情理上都可以理解。后续财政政策能否有效跟进将是影响股市上行节奏和空间的主要因素。从长期角度看,近期的调整可能是阶段性的,而非趋势的终结。笔者认为,中长期来看A股大底已现,但主要上升趋势尚未完全展开。
A股暴涨后走向何方:经济基本面、政策及估值三重分析
A股市场:暴涨后的走向分析
自近期一系列重要政策出台以来,中国股市经历了显著上涨。金融政策和高层会议的积极信号大幅提振了市场情绪,A股和港股市场随之强劲反弹,领跑全球市场。然而,在乐观预期下,市场随后出现回调。本文将从经济基本面、政策走向和股市整体估值水平三个方面,探讨当前行情的持续性及未来走向。
一、经济基本面
目前国内经济基本面整体仍较为疲软,虽然出现了一些边际改善的迹象,但尚未见明显转折信号。假期期间消费景气度有所提升,但尚未在主要经济指标中得到充分体现。预计在政策支持下,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景气度有所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较上月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
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8%,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
8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非食品价格上涨0.2%。1-8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
从金融前瞻指标来看,社会整体融资需求仍然不足。二季度以来M1与M2同比增速放缓,两者剪刀差升至历史高位,反映需求相对不足,且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空转,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受阻,短期经济基本面仍有待改善。
二、政策走向
近期政策力度超出市场预期,这往往是A股企稳反弹的重要条件。
央行近期宣布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稳定发展,包括:
此外,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涉及培育长期投资生态、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和支持私募基金发展等多个方面。
这些政策主要围绕降低融资成本和提振投资回报预期两个方向展开,但市场持续复苏还需要后续结构性财政刺激和政策落地执行的支持。
国庆后,市场对财政政策有较高预期,但相关部门的政策发布会未能满足市场对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期待,这也是假期后市场出现回调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市场估值
从历史数据来看,本轮市场调整在下跌时间、幅度和估值水平等方面均已呈现出底部特征。
截至10月9日,A股估值水平已修复至中位数附近。与历史相比,9月底的反弹幅度较大,已接近今年初对经济重启预期时的市盈率水平。
在全球主要市场横向对比中,中国市场相对新兴市场的估值仍处于亚太地区较低水平,接近韩国的估值水平。
综上所述,市场反转的关键在于中期基本面信号的确认。目前基本面数据尚未明显改善,近期的上涨主要由预期和资金推动。市场情绪快速升温,部分技术指标已出现"透支"迹象。历史级别的暴涨后出现回调在技术上和情理上都可以理解。
后续财政政策能否有效跟进将是影响股市上行节奏和空间的主要因素。从长期角度看,近期的调整可能是阶段性的,而非趋势的终结。笔者认为,中长期来看A股大底已现,但主要上升趋势尚未完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