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风险管理新框架:从事前验证到事后修复

robot
摘要生成中

DeFi风险管理的新思路

DeFi是利用智能合约实现的去中心化金融协议,涵盖了资产交易、借贷、保险和各种衍生品等领域。除了信用服务,现实世界中的大多数金融服务都可以通过DeFi协议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和自动运行,没有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合约的风险控制成为了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DeFi具有金融和科技的双重属性,主要面临以下几类风险:

  1. 代码风险:包括以太坊底层代码、智能合约代码和钱包代码等方面的风险。历史上的DAO事件、近期某DEX的漏洞攻击问题,以及各类钱包被盗事件都属于这一类风险。

  2. 业务风险:主要指在业务设计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可能被人合理利用或操纵。例如FOMO3D游戏被堵塞攻击,以及某借贷平台错误使用了易受攻击的价格预言机,导致资产被盗取。这类行为通常被称为"套利",对DeFi项目既有不利影响,也有积极作用。

  3. 市场波动风险:由于DeFi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应对极端市场情况的变量,可能导致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出现穿仓现象。2020年3月12日某稳定币项目的表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4. 预言机风险:预言机作为提供全局变量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遭受攻击或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依赖它的DeFi项目陷入崩溃。未来,预言机将成为DeFi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之一,而带有中心化风险的预言机终将被淘汰。

  5. "技术代理"风险:指不熟悉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的普通用户,使用中心化团队开发的"便利"交互工具时可能面临的风险。

在设计DeFi项目时,应当充分考虑上述风险因素。除了在文档中做好风险提示,还需要采取一些实际的风险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大多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少数通过社区治理(主要是链上治理)来实现。以下是一个DeFi风险管理框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事前:主要是对合约代码进行形式化验证,包括明确合约使用的方法、资源甚至指令的边界,以及这些元素在组合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未经充分论证的方法或边界不明确的组合都不应使用。这种方法更接近数学论证,而非传统软件开发的测试思维。

事中:主要包括停机设计和异常触发设计。合约应能识别和干预攻击行为,包括自动停机和治理停机。异常触发则是对合约运行过程中出现超预期现象的一种控制管理,通常是自动的,通过触发机制来修正风险管理变量。

事后: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修复代码漏洞,通常通过链上治理(DAO)方式进行。其次是应对治理资产遭受攻击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合约分叉。此外,还可以通过保险机制来降低潜在损失,以及利用链上数据追踪与各类机构合作追回损失。

目前,业界对DeFi安全的理解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要适应未来发展,需要转变思维,引入边界、完备性、一致性、形式化验证、停机、异常触发、治理和分叉等新概念。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DeFi生态系统。

DEFI1.3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社群潜伏者vip
· 12小时前
活久见 又一个打着去中心的补资本家韭菜
回复0
Token经济学人vip
· 16小时前
实际上,代码风险只是冰山一角……去中心化金融中的系统性风险遵循纳什均衡模式,老实说。
查看原文回复0
GateUser-40edb63bvip
· 08-09 15:18
惨痛教训真的太多了
回复0
Liquidity_Huntervip
· 08-09 15:16
漏洞攻击是永远的痛啊
回复0
wrekt_but_learningvip
· 08-09 15:11
漏洞还得狗头狗脑找啊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