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支付巨头纷纷搭建专属区块链 破碎化困境引发行业思考

智能家居的困境与加密支付的碎片化

你是否曾经体验过这样的场景?最初出于单纯目的购买了几个智能灯泡,因为它们被誉为市面上最好的产品。应用界面炫酷,灯光效果绚丽,你感觉自己像个科技魔法师,能用手机调节灯光,非常酷炫。

随后,你觉得温控器也应该智能化,于是又购买了另一款拥有AI功能的产品。虽然需要使用不同的应用和账户,但你认为多一个也无妨。

不知不觉中,你陷入了混乱之中。

你的智能门铃无法与智能音箱对话,音箱不能控制车库门,而车库门又无法与智能家居集线器通信。你需要使用四个不同的应用来开灯、调节温度和锁门。每家公司都承诺给你"无缝的智能家居体验"。

然而不知何故,你最终居住的房子反而比以前更加"愚笨",因为多了太多"应用"。

某些加密支付公司是否也在加密世界里重蹈覆辙?

2025年8月,两则重要消息传来。

首先,估值500亿美元的支付巨头宣布,将与一家加密风投公司合作,构建一条名为Tempo的"高性能、以支付为中心"的区块链。

一天后,拥有670亿美元稳定币的公司,也公布了Arc计划,这是一条专为稳定币支付、外汇和资本市场设计的自有Layer 1区块链。

Arc内部解析

Arc将专为其稳定币量身打造。大多数区块链都需要使用原生代币支付交易费,例如以太坊上的ETH,或Solana上的SOL。而在Arc上,用户可以直接用稳定币支付费用,无需持有波动性较大的代币。

Arc内置了汇率引擎。用户无需使用外部服务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来兑换货币,Arc在协议层面就能原生处理汇率。发送稳定币,收款人收到欧元稳定币,转换自动完成,无需第三方服务和额外费用。

此外还有隐私控制功能。大多数公链(以太坊、比特币、Solana)会显示所有信息:地址、金额、时间。某些隐私币则默认隐藏一切。Arc提供选择性隐私,允许机构隐藏交易金额,但保留地址可见,并内置了合规功能。它专为那些既需要竞争性隐私,又不想完全匿名的企业设计。

Tempo内部解析

Tempo的差异化在于用户体验的抽象化。当其他加密支付方案仍有浓厚的"加密味"(连接钱包、签署交易、等待确认)时,Tempo的设计目标是让区块链支付在用户看来和信用卡支付完全一样。

与以太坊兼容意味着它可以利用现有的DeFi基础设施和开发者工具,但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与现有的商户生态系统整合。数百万使用该平台的企业可以轻松添加加密支付,而无需改变他们的结账流程或学习新系统。

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现有的银行和监管关系能解决一个大问题。大多数加密支付方案在"最后一公里"——将资金从区块链转回银行账户——上举步维艰。而该公司已经拥有这些合作关系,这正是其他加密公司需要花数年时间才能建立的。

混乱的根源

我们又回到了支离破碎的智能家居场景,问题也像手机上各种智能家居应用的通知栏一样开始成倍增加。

首先困扰我的是:对这些专用区块链的需求到底在哪里?

这些公司一直在谈论稳定币支付和企业级功能,但稳定币真正的活跃地带在DeFi。

人们使用稳定币来购买其他加密资产、参与借贷协议、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交易,以及与更广阔的金融应用生态系统互动。而这一切,主要都发生在以太坊上。

这就像是建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恒温器,但它只适用于没有任何其他智能设备的房子。

当然,这个恒温器可能技术上更优越,但你却将自己与人们真正想使用智能家居功能的整个生态系统隔离开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做重复发明?

这些公司所说的所有功能——更快的交易、更低的费用、自定义功能、企业品牌——都可以通过以太坊Layer 2方案来实现。这样,你既能拥有以太坊底层网络的安全性,又能访问最大的DeFi生态系统,还能根据需要自定义网络。

一些Layer 1区块链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最初专注于移动支付的某区块链曾是一个独立的网络,后来却宣布计划转型成为以太坊Layer 2。经过一番计算,他们意识到成为以太坊生态的一部分比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络效应更有意义。

链越多,所需的桥就越多。而桥,正是出问题的地方......

它们负责在不同区块链之间转移资产,本质上是复杂的智能合约,在一条链上锁定你的代币,然后在另一条链上铸造等价代币。但桥经常被黑客攻击。我们谈论的不是在不同智能家居应用之间切换的不便,而是一旦桥软件出错,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损失。

糟糕的用户体验。在智能家居中,最糟糕的情况是必须打开另一个应用来关掉客厅走廊的灯。

但对于企业区块链,用户可能需要不同的钱包、不同的gas代币、不同的界面和不同的安全设置。大多数人管理一个加密钱包都已经很吃力了。想象一下,你还得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同的支付和转账需要不同的钱包。

但最让人困惑的是,网络效应根本就不存在。

一个支付网络的价值会随着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以太坊拥有最多的开发者、最多的应用和最高的流动性。截至2025年年中,以太坊的TVL(总锁仓价值)为960亿美元,约占所有DeFi活动的60-65%。某高性能替代方案的TVL为110亿美元。其他主流链如币安智能链(73.5亿美元)、Tron(67.8亿美元)和Arbitrum(33.9亿美元)瓜分了剩余部分。

这些企业链选择脱离现有的网络效应,去建立一个孤立的网络,并天真地希望用户能自动找上门。

你会选择在一个荒岛上开一家完美的商店吗?当然,像阿联酋这样的国家建造了迪拜这样的城市,人们确实去了。但那是因为有物理上的限制,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最后,还有一个没人想直接面对的竞争问题。这些公司是真的想构建更好的基础设施,还是仅仅不想和竞争对手分享地盘?

回想智能家居一团糟的场景,每家公司都有合理的选择技术原因。但真正的驱动力往往是他们不想依赖别人的平台,或者不想向竞争对手支付费用。

也许这才是真正发生的事情。某些公司不想支付以太坊的交易费,另一些不想在他们无法控制的基础设施上构建。这很公平。但我们应该诚实地面对这一切。这无关创新或用户体验,而是关乎控制权和经济利益。

王者似乎并不担心

以太坊对此似乎泰然处之,并未感到困扰。该网络每天继续处理超过百万笔交易,占据了大部分DeFi活动,并通过其ETF获得了巨大的机构资金流入。8月某一天,以太坊ETF的净流入高达10亿美元,这比比特币ETF前一周的总流入量还要多。

以太坊社区对这些企业链的反应也很有趣。一些人将其视为一种认可。毕竟,Arc和Tempo都在构建成EVM兼容链,这实质上是采纳了以太坊的开发标准。

但这里存在一个微妙的威胁。每笔发生在Arc上而非以太坊上的稳定币交易,都是以太坊验证者无法获得的费用收入。每笔在Tempo而非以太坊Layer 2上处理的商户支付,都是没有贡献给以太坊网络效应的活动。

某高性能网络可能会更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竞争。该网络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以太坊的高性能替代方案,尤其是在支付和消费者应用方面。当主要的支付公司选择构建自己的链,而不是采用该网络时,这会削弱其一直宣传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装在一台高速电脑里"的论点。

企业区块链的墓地

历史对那些试图自建区块链的公司并不友好。正如前面提到的某区块链,在2023年也做出了同样的举动。

还记得某科技巨头的数字货币项目吗?这个旨在创建全球数字货币的雄心勃勃的计划,最终变成了另一个项目,并在监管压力下解体,被出售变卖。不要忘了,如果在今天的监管环境下,有明确界定稳定币发行商应如何运作的法案,该项目也许真的能成功。

某大银行的区块链尝试或许是最相关的警示故事。该银行花费数年时间构建数字美元、私有区块链网络和其他区块链项目。尽管拥有几乎无限的资源、监管关系和庞大的现有客户群,这些项目却从未在银行自有业务之外获得有意义的采用。其数字美元处理了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但主要只是在银行自己的机构客户之间转移资金。

即使是主要支付公司的尝试也并不那么鼓舞人心。某支付巨头在2023年推出了自己的稳定币,成为首个进入稳定币领域的主要美国金融科技公司。但该公司并未构建自定义基础设施,而是选择在以太坊等现有网络上发行。结果呢?

该稳定币的市值仅为11.02亿美元,与某主要稳定币的670亿美元相比微不足道,且主要局限于公司自己的生态系统内。

这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拥有庞大影响力和支付专业知识的公司,仅仅依靠一个稳定币都无法产生重大影响,那又是什么让其他公司认为构建整个区块链会做得更好?

这种模式表明,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区块链,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能力和财务资源。你还需要网络效应、开发者热情和有机采用,而这些东西是出了名的难以凭空创造,即使有大公司背书也不行。

这次情况会有所不同吗?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些公司可能会在其他公司失败的地方取得成功。

首先,监管的清晰度已大幅提升。美国通过的相关法案为稳定币发行商创建了一个明确的框架,消除了困扰早期企业区块链尝试的大部分不确定性。当新项目推出时,他们不是在法律灰色地带运营,而是在一个既定规则下运作的上市公司。

其次,这些公司都拥有某些大银行所缺乏的:庞大的现有用户基础,且这些用户并非主要来自加密原生群体。某公司每年为全球数百万商户处理超过1万亿美元的交易,并一直在系统性地构建其加密基础设施——以11亿美元收购了稳定币基础设施,又收购了加密钱包技术,以创建端到端的支付堆栈。另一家公司的稳定币已被整合到数百个应用

ETH-3.27%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NFT_考古学家vip
· 12小时前
谁还在买这些所谓的智能货啊
回复0
链上福尔摩克vip
· 12小时前
链上分析显示 都是同一套换皮骗术罢了
回复0
幽灵链忠实粉vip
· 12小时前
智能也没啥智能的啦
回复0
FadCatchervip
· 13小时前
一堆app已经让我裂开了!
回复0
薛定谔的盈利vip
· 13小时前
智能生活有点笨啊
回复0
GateUser-1a2ed0b9vip
· 13小时前
智障智能,眼花缭乱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